31年前,记者原本是奔着地区典型经验去的,但采访时,听说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儿,于是“搂草打兔子”,捡到了一条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的好新闻。这就是1983年7月21日,发表在辽宁日报一版的《结婚“广告”》。
那年,东沟县前阳公社榆树大队一对新人要结婚,和公社其他人不一样,这对新人移风易俗,既不收礼,也不请客,仪式一切从俭。更新鲜的是,为了让公社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想法,39岁的新郎陶宏山亲手写了一个“结婚广告”,贴在了大队的电线杆上,新郎还通过公社大喇叭,把“结婚广告”广而告之。这个举动立即在整个公社引起反响,不少社员纷纷效仿摒弃大操大办,节俭办事新风扑面。
“当时,东沟县正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原本是奔着这个题目去的。采访完正题,闲聊中偶然听说了这件事,顺道抓了这么一条‘活鱼’。”虽时间久远,但时任农村部记者的姜凤羽对采访过程记忆犹新,“当时觉得这个题材非常好,是个好新闻”。
对这篇“意外之作”,报社不少老记者都不觉得惊讶。一些已经退休的老记者说,辽报一直都倡导记者要打开自己的“小天线”,随时接收讯息,一旦发现好线索,马上深入采写。
如今,新郎陶宏山已是70岁的古稀老人,原来的“东沟县前阳公社榆树大队”已更名为“东港市前阳镇榆树村”。对辽宁日报记者的再度到访,陶宏山颇感意外,这位后背微驼的庄稼汉亲自驾着三轮车把记者从村口的汽车站接到了他家的食杂店。
虽然是《结婚“广告”》中的主人公,但陶宏山当年并没有看到这篇报道,对记者带过去的报纸复印件,陶宏山捧在手里,视若珍宝。“当年公社里有一家国营 ‘平安商店’,他们订了《辽宁日报》。有一次去买东西,他们说我‘上报纸了’,这我才知道。当时我还想,能上报纸的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这个不算啥事。 ”
对当年的婚礼,陶宏山仍记忆犹新:结婚那天,他骑着自行车从30里外接回了新娘,娘家人则坐着一辆大马车赶到新房,双方在一块吃了顿饭,就算完成了所有仪式。对丈夫当年的举动,陶宏山的老伴鲍淑清举双手赞同,“一是当时双方家庭都不富裕,二是我们都认为日子过得好不好和大操大办、仪式隆不隆重没啥关系。 ”
反观时下大操大办、“随份子风”的死灰复燃,陶宏山非常反感。他以自家举例子,每年花出去的份子钱都在三四千块钱,占他家年收入的1/10,“我在村里还不是花得最多的”。份子钱名目繁多,结婚、盖房子上梁、生孩子、孩子满月酒,小孩过周岁生日……林林总总的份子钱让大家苦不堪言。
采访末了,陶宏山告诉记者,他已准备再次以身作则——再有一个多月,他就要当上爷爷了,“我都和儿子、儿媳商量好了,孩子出生不操办,仍一切从俭! ”
陶宏山夫妇看着载有当年报道的报纸复印件,不胜感慨。
上一新闻:户外广告莫成“视觉污染”
下一新闻:湖州房产商广告言过其实 业主起诉要求退款
Copyright © 2007-2014 上海逸晨广告有限公司 www.yichenad.cn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21-55221417 传真:021-55092206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300号森远木业对面4号
手机:15800696444(王经理) 邮箱:shyichen@126.com QQ:858581411 543366767 沪ICP备08101459号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搜集与互联网,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删除。